2004/1/14  是我第一次進行質性訪談,在那之前未曾接受或自修過相關訓練,對分析功力其實並無幫助,但卻埋下我對社區發展的肯定態度,如果有人問我為何第一份工作偏向社區發展...大概也是因為這次的重要生命體驗吧...

那次的對象是新港文教基金會,1987年成立,至今已經超過20歲了,當初成立是以圖書推廣及藝文表演為主,1998年國際社區兒童藝術節,2002國際青少年嘉年華為較大型的活動。由於新港為一老舊社區,人口以老年人及小孩居多。當時最高學府僅為國中,值得高興的是新港藝術高中籌備處於93年正式成立,94年開始招生。

後來的工作重點為社區綠美化,2002年開會討論時,覺得新港吸引人的地方很缺乏,既沒好山好水,又無特殊的景點。如果有美麗的花草、乾淨的環境,至少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一開始先以中正路為示範街,以有意願的店家,請設計師逐家規劃設計,店家只需負擔花草的工本費,並開立園藝DIY 課程,協助綠美化店家及住家。另一重點是空地處置,許多空地荒廢已久,造成垃圾堆積、環境的死角。基金會主動與他們連絡,經簽約同意,基金會負責清掃整理及綠美化,地主需同意三年內供公眾觀賞使用。

碰到的阻力是居民過於保守,且不易改變既有習慣。如已同意店面綠美化,但澆水管不可置於門口,覺得洗車不方便。花盆擺太高會擋住視線。當與生活習慣不同時,即會排斥。所以董事長說:「社區改造是要改變我們的頭腦(觀念)」。也由於清理荒廢空地,宮前村長一直很頭痛的400公尺舊鐵道空地(早已成為一大垃圾場),希望加以清潔整理。原本以為鐵道早已拆除,卻意外發現鐵道完成保存,甚至連月台都依然留存。也經由清理的過程激起居民保存此一鐵道的歷史意義,進而與台糖幾經波折的溝通與協調,終於促成了「車頭(鐵道)公園」的落成,成為新港的新地標。

不過社區發展經費60%來自政府補助,其他來自捐款。可能是基金會一直推動的很好,所以政府府補助的部分還算穩定。只要你一直不斷的付出,終會有人看見並願意幫你。私人捐款部分,基金會除了一般小額捐款外,主要有兩項:一、企業捐款,目前有兩位企業家每年固定捐一百萬,其中一位成立了阮位圖書館。二、是學校老師或單位像是交會錢方式,固定由薪水中扣款來捐助。

其中最重要的是大批的義工無怨無悔的付出與貢獻,特別要提到的是,當初接受我們訪談的李小姐的父母更是最早期的義工至今,每一個活動都是因有義工的參與,才有今日的成果。義工們可說是社區發展最大的資產。

經過那次參訪新港的經驗,覺得新港真的是一個很棒的社區,他們會到國外學習別人的長處,透過這些考察活動提供基金會參考,學習別人的長處,讓基金會能舉辦更多的活動來擴大新港人的學習範疇,也因應國內環境變化,讓社區不斷學習,不斷進化。而且新港也已經是一個國際性的社區了,從國際兒童節到國際嘉年華會,針對青少年所舉辦的飆舞大賽、三對三鬥牛等,但舉辦這些活動,是希望向下扎根,從小就給予好的教育及活動,但很可惜的是,基金會很少在對老人舉辦一些活動,我們覺得可以多為老人,舉辦一些活動,像一些親子的活動,可讓阿公、阿媽一起和他們的子女或孫女參加,覺得滿好的,一方面讓老人能走出戶外,另一方面又可增進彼此的感情。
新港的環保也是做的相當好,在大甲媽祖遶境新港的掃街淨港計劃、資源回收、有機耕種….等等,都結合了民眾的力量一起完成。藉由認養社區及公園,在認養區進行清潔工作,還給新港社區清新的面貌。另外新港的義工也是社區中的一項助力,不只有大義工,小義工也是新港的一個特色,讓小義工從小就培養對自己的社區關心及付出。
新港一路走來,做的活動非常多,但我們有訪問到大興街上的民眾,他說大興街以前是很熱鬧的,人來人往的,但從造街運動後,就變得滿冷清的,而造街後,確實讓他們家園前環境變得乾淨又美觀。之後,我們也有問他,是否很熱衷的參與社區活動,他說很少,社區活動在參與的就是固定的一些人。我們想其實每個社區一定都會有這個問題,但覺得新港已經做的不錯了,也一直在做的工作,拉近居民彼此的向心力,一個社區的成功,必定是要居民能夠對自己的社區有凝聚力。

期待每個社區都日日更進步。


心得小記:
◎社區改造是目前許多社區的努力的方向,但其中困難及阻礙重重,新港基金會是一值得學習的對象。
◎社區改造是要改變我們的頭腦(觀念)。
◎唯有長時間不斷的付出,別人才會看見你的努力,支援才會源源不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蛋寶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