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2021年初,我的論文是2005提交的,
真的是脫離學生生活很久了,
也擺脫萬惡的指導教授(以下簡稱W)很久了。
還記得畢業後1年,就是2006年用入社會第1年的新鮮人角度,
重新檢視自己的研究生生活,
從剛開始因為不瞭解,所以衍生出對W的恐懼害怕倦怠等負面消極情感,
一直到慢慢看到這個人的不同面向,然後開始愛恨交織,
總覺得好像應該跟W說下我的感受,畢竟朝夕相處兩年,
師徒之間不可說不緊密,而且都畢業了,他甩鞭子也甩不到我,
我終於可以說,【啊,原來你是這種W】。
2011年中,因為工作需求與自我進修,
取得了PMP(國際專案管理師)證照,
進修時,重新檢視求學生涯,似乎又有一番體悟,
原來研究生活中,除了正統的上課、取得學分外,
那些猶如打雜一般的事物,
並不只是簡單的學徒侍奉師傅,似乎另有一番深意,
居然可以緊扣專案管理的許多流程,
於是隔了6年,也就是2012年,
就再次回顧W一次,【原來你用專案管理的方式手把手教我那麼多】。
從上次到現在已經又隔了8年,
剛好在line裡面跟W小互動了一下,
覺得W真的是那種畢業後就會變比較溫柔的老師,
但是論文沒寫完前絕對是甩鞭子的壞人啊,哈哈~
給W指導雖然痛苦,但還是很收穫,傳說中的痛並且快樂著嗎?!
舉個不分職業別都可以運用的學習科目好了,
我覺得教的「研究方法」就真的很好,
這不像課餘打雜提升軟實力,
而是很紮實的教我們分析問題、假設各種可能,
教我們各種工具解析問題、釐清迷霧,
擊中問題核心並解進一步提出解決方式,
更甚者,連未來展望都能解析並推衍出來。
說真的,SPSS、SEM的電腦軟體,其實完全忘光光了,
但是統計回歸相關性、信效度、中位數與標準差的不同的意涵,
現在仍記得且實用。
以前看論文別人圖表目錄一推fig. table.,
最後學到如何圖像化想表達的議題,
把有點繞的問題圖形化、多步驟的呈現。
會議中需要說服他人採納自己的方案時,
分析資料變化背後的原因
以前學到的問題假設、待答問題的功夫可以用上,
若想要高大上的唬些東西,希望提升議題level,
PEST分析很好用,加上學到的用數據說話,
然後拉到你希望的結論那邊,
不管最後裁示是否如你所願,總不會丟臉、也不至於扣分。
這不就是在工作的時候,都會用到的嗎?
不管是在各部門擔任各種職務,
都會遇到這樣的任務,
去拆解工作、面對問題,解析他、解決他,
如果能進一步將這些質性資料或量性數據進一步提煉,
淺一點就是問題解析,bug解決或是寫完一份還可以的報告,
深一點還能完成自己工作位置上的展望,甚至是部門的roadmap。
時光匆匆,畢業後的我也並非在所學領域上工作,
還好有些東西是跨領域的,還是能用上,
畢業後的第16年,三次回顧W,
【謝謝你藉由研究方法這門課,在通用領域上教我這麼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