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開始接觸歐嬤Oma是花園親友的推薦,那時還是喜歡台式麵包的我還沒有掉坑。
一開始接觸歐嬤Oma是花園親友的推薦,那時還是喜歡台式麵包的我還沒有掉坑。
現在是2021年初,我的論文是2005提交的,
真的是脫離學生生活很久了,
也擺脫萬惡的指導教授(以下簡稱W)很久了。
還記得畢業後1年,就是2006年用入社會第1年的新鮮人角度,
重新檢視自己的研究生生活,
剛剛跟老師通過電話,發現畢業後居然還維持著跟老師問安的習慣,只是從一天兩次,變成半年一次...又,許是年紀大了就愛懷念,打開以前的回憶,結果發現,待過環境顧問業後,再看自己的論文和投影片真的慘不忍睹,好不會包裝喔...
遙想七年前的這時候,正逢碩論殊死戰,憑著一股寧可戰死不願投降的傻勁,照三餐盧老師,盧到老師氣到書報討論後要全研究室的人留下來幫我看論文,當時好氣老師,幹嘛這麼不乾脆,但現在逆向思考,還好不是乾脆延畢我。
我很感恩當初的初心,選了這個指導教授,雖然過程中有後悔,但是不堅持下去就不能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選錯了,然後在嚴格的操練下,與好棒家族(解說與生態旅遊研究室暱稱)的學長姐、同學、學弟妹建立了革命情感,學會在課業壓力時互相打氣,學會研究案分工與團隊合作。現在看起來,上帝的耳語是對的,當我們迎向標竿、勇往直前時,所得到的遠比付出的多好多。
大二的時候再就業與升學之間搖擺,後來看到某研究說第一份工作會影響日後的薪資,而在臺灣,影響第一份工作薪資高低的主因是學歷。我這麼現實,馬上決定要升學。
大三的時候,為了決定報考研究所的方向,因為已參加了環工年會、環管研討會、化學分析年會,然後隱約覺得環境教育好像很好玩,但又不確定是否真知道那是甚麼?於是參加了在臺中師院(現已改大)舉辦的環境教育研討會,用兩天時間快速遊走於各議題,並且決定只考環教所(當然也是因為好多考環工所的都有補習,可是我沒有多餘的預算當學費,環教所冷門沒有補習班,大家齊頭平等的競爭)。
人總是在追逐想要的未來而忘了細細體會當下,
或者,人們總是在追尋過去的美好,就像滴雞湯,只要熬過了剩下的就是精華,
本來想放的是謝誌,因為覺得寫得好有感情,
但所留下的謝誌檔案居然沒有.doc,索性放個中文摘要,回味一下七年前六月時候的煎熬,
謝謝那段時間陪我走過的每一個人。
如果工作上常會需要簡報,或舉辦說明會、宣導會等半天以上的會議,
或許會指派一位工作人員按鈴提示時間或在會場後端舉牌,「剩10min」「剩5min」.....
有時候簡報者時間掌握失常也不是故意想要拖,所剩的時間又不足以好好收尾,難免會出現虎頭蛇尾或歹戲拖棚的慘狀。
介紹L麻在工作上慣用的計時器或時鐘,願大家在簡報、辦活動、討論、答辯、爭取提案...等需要時間管理的時候,都有好工具!
生命如時序中的四季,可以各展其美;但是你若足不出戶,可就什麼都體會不到了!在我們人生旅途中,有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那就是我們終究要歷經死亡。也正因為我們的生命終究都要過去,所以我們更要好好把握這有限生命,好好的認真活著。然而,當曇花一現般的生命注定要走到終點的時候,是否我們對人生的貢獻就劃下休止符了呢?不知道這個問題你是否思考過?
很多人都定睛在活著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做生涯規劃,才不致枉活一遭;然而很少人去深刻思考辭世之後的我們尚可如何延續我們有限的生命!我的身上,除了電話卡、健保卡、信用卡之外,還有一張『器官捐贈同意卡』。這張器官捐贈同意卡是經過我與家人同意,願意在我生命結束之後,將我可用的器官捐贈出來。我相信未來這些器官必會對我所不認識的人有莫大的助益!同時,在我的生命旅程中,我不僅活著的時候能為社會盡一份力;就在死後,我仍能為生命盡一份力!
捐血一袋救人一命;同樣的,器官捐贈,一樣能救人一命! 孫越
這是一個你失去生命的時候仍可以為他人做點事的網站 http://www.organ.org.tw/
如果你的器官是健康的,就可以幫助很多人重新開始一個的人生,例如你的:心臟、肝臟、肺臟、心肺、腎臟、胰臟等,組織包括骨、眼角膜、皮膚、小腸、心瓣膜、血管、軟骨組織、肌腱等,骨骼用來修補由於腫瘤或癌造成的骨損傷。眼角膜挽救眼角膜受損造成的視力損傷、失明。捐贈的皮膚做植皮手術可以拯救嚴重燒傷的病人。利用捐贈的心瓣膜為先天性瓣膜缺損的孩子做心瓣膜修補,可以恢復心臟的功能。
兩音源相差5dB時,增1.2dB;兩音源相差10dB時,增0.4dB;兩音源相差15dB時,增0.1dB
八音度及1/3八音度帶域中心周波數與遮斷週波數
頻率分類:一般30-300Hz算低頻low frequency,300~3K算中頻medium frequency(目前未找到高頻定義)。
電腦的噪音測試規範當屬ISO7779或ECMA-074,必須符合以下規定:
Ø 聲音檔案要真實貯存,不可使用如杜比降噪(Dolby)等潤飾
Ø 1/3 octave band重視100~10k HZ,octave band重視125~8000 Hz
Ø 定電壓、定轉速…等,可容許誤差為5%
Ø 不論測SPL或PWL,測量靈敏度至少0.5dB,0.1dB更佳
學生租屋最早以前必須靠著經驗和機靈趨吉避凶,
後來要靠著學校類似公辦民營的校外租屋服務社團辦所謂的租屋說明會,看看是否具有慧根一聽就開竅,馬上就做個聰明的房客,
大學宿舍床位的不足曾讓許多宿舍樓友校外覓屋,
卻因為八字不夠重而被房東狠狠地敲了一筆,或因契約訂定一時疏忽成為待宰的羔羊...
幸好我未曾有過如此的切身之痛,但也曾經為了找個租金合理又安全的房子,與室友在陽光下騎著小50,卻不知何處是我家?
2004/1/14 是我第一次進行質性訪談,在那之前未曾接受或自修過相關訓練,對分析功力其實並無幫助,但卻埋下我對社區發展的肯定態度,如果有人問我為何第一份工作偏向社區發展...大概也是因為這次的重要生命體驗吧...
那次的對象是新港文教基金會,1987年成立,至今已經超過20歲了,當初成立是以圖書推廣及藝文表演為主,1998年國際社區兒童藝術節,2002國際青少年嘉年華為較大型的活動。由於新港為一老舊社區,人口以老年人及小孩居多。當時最高學府僅為國中,值得高興的是新港藝術高中籌備處於93年正式成立,94年開始招生。
後來的工作重點為社區綠美化,2002年開會討論時,覺得新港吸引人的地方很缺乏,既沒好山好水,又無特殊的景點。如果有美麗的花草、乾淨的環境,至少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一開始先以中正路為示範街,以有意願的店家,請設計師逐家規劃設計,店家只需負擔花草的工本費,並開立園藝DIY 課程,協助綠美化店家及住家。另一重點是空地處置,許多空地荒廢已久,造成垃圾堆積、環境的死角。基金會主動與他們連絡,經簽約同意,基金會負責清掃整理及綠美化,地主需同意三年內供公眾觀賞使用。
碰到的阻力是居民過於保守,且不易改變既有習慣。如已同意店面綠美化,但澆水管不可置於門口,覺得洗車不方便。花盆擺太高會擋住視線。當與生活習慣不同時,即會排斥。所以董事長說:「社區改造是要改變我們的頭腦(觀念)」。也由於清理荒廢空地,宮前村長一直很頭痛的400公尺舊鐵道空地(早已成為一大垃圾場),希望加以清潔整理。原本以為鐵道早已拆除,卻意外發現鐵道完成保存,甚至連月台都依然留存。也經由清理的過程激起居民保存此一鐵道的歷史意義,進而與台糖幾經波折的溝通與協調,終於促成了「車頭(鐵道)公園」的落成,成為新港的新地標。
不過社區發展經費60%來自政府補助,其他來自捐款。可能是基金會一直推動的很好,所以政府府補助的部分還算穩定。只要你一直不斷的付出,終會有人看見並願意幫你。私人捐款部分,基金會除了一般小額捐款外,主要有兩項:一、企業捐款,目前有兩位企業家每年固定捐一百萬,其中一位成立了阮位圖書館。二、是學校老師或單位像是交會錢方式,固定由薪水中扣款來捐助。